雕塑家文摘
38 学院如何有力量

《书立方》 班陵生

《物品·生活·她》(局部) 黄燕

 

   “学院的力量——中国美术学院教师雕塑作品展”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突出了“学院”。这一方面是因为身份,参加展览的作者是中国美院的雕塑教师;另一方面,这个展览是在当代艺术的整体格局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当代雕塑与学院的关系的契机。
    这个问题如果和西方雕塑进行比较,是很有意思的。西方现代雕塑的发展,呈现出的是从社会到学院的基本走向,也就是说,在西方,活跃的创作力量往往在社会,而“学院”代表着稳定、规范、有时甚至是保守的力量,而从社会涌现出来的鲜活的雕塑作品,最初为学院排斥,最后为学院接纳,譬如罗丹就是一个典型。
    中国现代雕塑的基本走向则不是这样,反过来,它常常呈现出从学院到社会的方向。在20 世纪,西方雕塑引入到中国以后,改变了雕塑的文化地位,雕塑被纳入到高等艺术教育中,在这个时候,中国雕塑呈现出的是至上而下,从学院到社会的方向。往往是学院在对社会做一种关于雕塑启蒙和普及工作。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是中国第一个正式招收雕塑专业学生的教学单位。中国美院雕塑系近80 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雕塑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也见证了雕塑艺术的发展历史。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学院的雕塑,在创作中一直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它为中国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技术支持。
    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在所谓“85”美术新潮中,在雕塑方面,最主要的力量仍然是有着学院教育背景的艺术家,学院雕塑变革的过程中同样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展览的让我们想起1992 年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当代青年雕塑邀请展,在当时,这个展览是第一次全国性的,由学院青年教师独立策划,旨在鼓励雕塑创新的展览,它对推动雕塑走向当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学院雕塑面对纷纭复杂的当代社会,面对当代艺术多元化的格局,艺术市场的勃兴,传统雕塑观念的颠覆,这些都是使得学院雕塑遭遇到强劲的挑战。在1990 年代中期以后,物欲化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开始笼罩市场,这种具有全球化背景的意识形态开始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学院雕塑如何找到自己的精神定位?有学者指出,当今社会,是一个“没有世界观的社会” ,所谓没有世界观,乃是指个人生活的存在已经与宇宙失去了有机的意义联系,只剩下作为主体的“占有性的个人”对作为客体的大自然赤裸裸的占有、征服关系。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当代学院雕塑如何坚持自己的精神操守?学院雕塑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和发挥力量,这是一个需要特别探讨的问题。
    在当今,雕塑作品描述了这个时代人们精神生活的变化,它以解构、颠覆、调侃、反讽、挪用等方式,消解了传统价值。它使过去艺术的承载和使命感变得轻松好玩;使甜美的抒情变得粗糙怪异;使曾经高蹈的艺术世界开始表现身体的欲望和感性的要求;使曾经是诸神的殿堂,开始转变成为一个凡夫俗子的世界,转变为一个日常的、普通的生活细节......。    这些当代雕塑的确是得风气先,把当代世界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变化细致入微地反映了出来。 它们也表现了对当代精神现实的批判态度。同时,应该承认,也有相当多的雕塑家还只是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和玩味上,其中有的甚至在努力迎合某种时尚的趣味,甚至推波助澜。
    就是对于那些具有批判精神的当代雕塑而言,光是批判也还是不够的。当代艺术需要建设新的价值体系,因为一般性的批判,已经很难给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注入更多的建设性的内容。也就是说,中国当代雕塑在关注中国的文化精神现实的同时,如何积极推动公民社会的建设,推动公共领域的交流和对话;在市场的条件下,如何促进积极健康的人格精神的培养;总体上,当代雕塑在如何建构当代精神价值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应该是学院雕塑家不容辞的工作,它更应该是当代学院艺术的使命。
    这次展览反映了中国美术学院雕塑教师在面对当代社会的剧烈变化时,以自己的方式,对当代社会的问题,当代的精神生态所作出的种种回应。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较强的精神性。也就是说,作为学院教师,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上,都有自己研究的课题,有自己的专业方向,有自己思考的重点。每个教师的创作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各自的教学任务和不同的研究方向来进行的。这种问题意识和研究性的创作,应该是学院雕塑所不同于社会创作的地方。
    比较而言,这些作品还表现出较浓郁的思辨气质,这应该是中国美院雕塑教师在创作中的一贯特色,这与所谓观念艺术还有所不同,如果说观念艺术为了观念的表达可以忽略视觉的因素,忽略技术手段的话,学院教师的作品,兼顾了观念和视觉形式,兼顾了思想和技术。
    在当代雕塑多元化的背景中,个人精神的独立性变得日益重要。在这个展览中,我们看到,总体上说,这些教师的作品比较个人化,他们始终围绕着个人的思考和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来进行创作,只有联系他们过去的作品,才能更清晰地看到他们各自的发展脉络以及新的进展。中国美院雕塑系的教师一向比较强调个人方式而不倾向于从众和跟风,这种独立的学术品格在他们这次展览的作品中再一次得到了映证。
    针对问题、独立思考、拉开距离、深入下去,这也许是当代学院雕塑寻找自身力量的所在,而重新确立当代雕塑的自身品质,重建当代艺术的价值系统,应该成为当代学院雕塑的方向。

   (孙振华: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深圳雕塑院院长、博士、教授)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微信号:china-sculp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