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现场
30 今日美术馆数码石雕展造物之维——数码时代的雕塑与启示

 

 

 

 

 

 

布鲁斯·比斯利作品

布鲁斯·比斯利作品

肯尼斯·斯内尔森作品

肯尼斯·斯内尔森作品

乔恩·伊舍伍德作品

乔恩·伊舍伍德作品

罗伯特·迈克史密斯作品

罗伯特·迈克史密斯作品

 

    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和包豪斯在本质上都是数学的。加波本人是数学出身、佩夫斯奈的作品是微分几何,蒙德里安把走向高度抽象看作是神性的,他们共同构成了理性的形而上冲动,携带着对科学与技术信心——相信世界是可以被彻底理解和改造的,相信未来是无限发展和无限光明的。
    它的对立面是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偶发行为艺术等等,它们不信任理性的力量和光明,认为事物演变的因缘非常复杂不可穷尽,宇宙也不是一个线性的递进系统,而是一个多维的、跳跃的混沌系统。
    两千多年前中国有两位思想者惠子和庄子,他们一起在桥上看水里的鱼,庄子说这些鱼游得很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他们的观鱼之异,异于各自的立场、出发点不同,惠子的方法是逻辑分析,而庄子的通道是生命的直觉与通感。
    这是人类心智的两翼,各有自己的精神冲动与审美快感。
    整体来看,运用数码技术进行雕塑创作的肯尼斯·斯内尔森、布鲁斯·比斯利、乔恩·伊舍伍德和罗伯特·迈克史密斯基本属于前一种方向,但深入一点分析的话,乔恩和罗伯特应该多少带有后者的色彩。
    毫无疑问,数码技术正在成为人类当代生活最活跃、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已经庞大到笼罩并颠覆了我们整个的生活:书法的毛笔和钢笔被键盘取代;邮寄信件的历史被E-mail和QQ终结;柯达和富士胶片被数码相机挤出了市场;加上铺天盖地无所不能的网络……
    如此来势汹涌的数码技术不可能与艺术无关!艺术的本质是诉诸人类的审美本能,而审美本能是生命本能的一种高级记忆、感知和判断,也就是说,艺术是生命创进中最灵敏的知觉和直觉,它表达生命对自身以及整个外部世界的感受、印象、诉求、希望和梦想。
    那么艺术如何对数码技术的发展做出响应?数码技术是否有可能激活或开启全新的艺术领域?它的审美特征和技术优势是什么?
    如前所述,我认为数码艺术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是理性和虚拟。它最大的技术优势在于其清晰而精确的建模和程序控制能力,可以设计各种形态的人物、动物、植物,可以轻而易举地对各种组合进行变换、修改和编辑——人类第一次感到自己可以如此随心所欲地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由数码和程序创建和控制的世界中我们就是造物主!这种感觉把我们带到童话与神话之中,带到创世纪的洪荒时刻和关于未来的迷离梦幻之中。
    美国电影《虚拟女主角》中的西蒙妮就是一个数码美女,她集所有女性魅力于一身,是费雯丽、梦露、赫本和梅丽尔的完美统一。这个生活在电脑和银屏上的数码精灵虽然目前还是科幻想象,但实现她也许仅仅是个时间问题。想想在过去短短的二三十年中,数码技术已经从计算机房里庞大神秘的高科技仪器,变成了一个人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变成了数码相机、摄像机,变成了电影中凶悍的怪兽和可爱的七仔,它未来的发展还有什么不能想象呢!西蒙妮并不是神话,她甚至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被还原成真实的三维存在并赋予真正的情感和生命。
    实现三维数码成像的核心技术是数码三维软件的诞生和研发。美国的Autodesk公司是世界最著名的三维软件开发公司,从1990年开发出第一款三维设计软件到现在,它们已经形成若干系列50多款的庞大家族,极具针对性地覆盖了建筑设计、汽车设计、电影特技等各项专业领域。其中尽人皆知的有3DMAX、玛雅等。目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全世界的设计师都在使用他们的软件。
    这样的超级发展速度得益于他们思想活跃的领导人卡尔。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总裁:据说他只读了一年大学就退学了;据说他热衷于设计并制作各种家具;据说他后来又继续完成了学业,并进入Autodesk;据说由于思想过于活跃和批评意见太多他曾经被解雇;据说他身高1.92米,热爱篮球,不论走到世界哪里都要和当地的朋友打上一场友谊赛。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领导者。他为Autodesk制定的理念不是“工具的制造者”,而是“思想的引领者”!
    应该感谢他的远见卓识,因为正是他的慷慨赞助才促成了这次“数码石雕”雕塑展在中国北京、上海和重庆的成功举办。
    数码雕塑顾名思义,就是雕塑家用数码技术创作和制作雕塑。需要强调的是,不同于一般动画或游戏,数码雕塑并不是停留在电脑存储器中的虚拟影像,它是借助数码技术最终完成的存在于真实空间中的三维物体。
    从1990年在美国国际雕塑协会(ISC)的双年会上第一次讨论了数码雕塑的发展和影响;1995年在法国举办了第一个名为“数码雕塑95”的大型国际展览和影像交流活动至今,数码雕塑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新兴艺术领域。
    雕塑家,特别是抽象雕塑家借助三维数码软件非常强大的技术支持,不但可以在电脑中建构雕塑的基本造型,而且可以对这个基本造型进行拷贝和变换,包括缩放、挤压、拉伸、扭转等等。它还可以非常轻易地对已经成型的整体结构进行多次重新的分解和组合,从多种角度反复观察和处理作品的空间关系,这是以往用纸上草图、架上泥塑和小样模型的方式进行设计所根本无法想象的。它使一个作品的创作直接形成系列性成果,使同一种构思在实现的过程中呈现出非常丰富的可能。随后艺术家还可以为作品选择多种材质与表面肌理,并在预期的光线环境中比较和选择最终的效果。
    随后数码成型的雕塑作品可以直接输入与电脑连接的雕塑设备。这种设备目前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电脑数字控制雕刻机computernumerical control milling,简称CNC;另一种是快速原型制作机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前者是在三维空间中对一块材料进行类似传统的雕刻;后者则是通过一层一层用粘接的方式叠加,有点像套圈放大那样,最终完成整个雕塑的立体模型。不难想象依靠后一种方法,应该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依靠人的手工难以完成或无法完成的多层空间形态。
    于是,从三维数码设计软件到三维数码成型设备,数码技术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造型链,它正在把一部分新型的雕塑家从雕塑的传统手艺或技术中解放出来,从草图和泥塑的造型训练和技术局限中释放出来,它为他们提供了全新的技术通道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其潜在的可能性难以蠡测。
    艺术原本是创造力量最敏锐的载体。自从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是现代科技文明主要的推动者和受益者,美国艺术家对于科技发展带来的全新可能性具有天生的敏感和热情,其探索和实验精神成为链接科学与艺术的有力纽带,这一点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作为这次数码石雕展的发起人之一,布鲁斯·比斯利是一位美国现代艺术的雕塑大师。他在21岁的时候就和毕加索、杜尚、劳生柏、大卫·史密斯等人一起参加了现代艺术史上非常著名的纽约“集合艺术”展。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他也因此成为被该
博物馆收藏作品的最年轻的艺术家。
    此后他在1963年代表美国参加了当时国际上最重要的巴黎双年展,并赢得大奖。布鲁斯的作品强调一种空间的节奏、力量和音乐性,是典型的现代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但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开始着迷于丙烯酸材料。他的目的是借助丙烯酸的透明性实现一种以光为主题的雕塑。为了这个梦想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自己设计制造必要的机器设备。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一种令人目眩的方式实现了这个雕塑的水晶大梦。其中1970年在加州政府制作的大型丙烯酸的雕塑“Apolymon”,几乎登上了所有美国报刊媒体的头条新闻,一夜之间在美国家喻户晓!除了雕塑本身晶莹剔透的梦幻效果之外,布鲁斯本人的科学研究精神和能力也是这个艺术事件中令新闻媒体聚焦的亮点。
    进入80年代,布鲁斯对科技的浓厚兴趣转向方兴未艾的计算机技术。那时我还在读大学。记得学院里的计算机是一台研究所里的庞然大物,我们进入计算机研究所上课要更换拖鞋和统一的工作服。据说当时布鲁斯个人使用的计算机也有一间屋子那么大,这在80年代初是极为奢侈的。他因此成为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第一代艺术家。
    在今年8月的北京,在奥运中心区北段中轴线的西侧,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可以看到一件由多个圆盘组合构成的作品,它的题目叫《月聚》,是布鲁斯使用数码建模方式为北京奥运会设计的雕塑。穿插涵容的空间关系,圆满团聚的精神意象,是布鲁斯对中国文化诗性意境的理解和表达。
    肯尼斯·斯内尔森是另一位在现代雕塑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艺术家,是享誉美国的现代雕塑大师。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一本记录美国现代城市景观雕塑的画册中看到他的作品——它们是用不锈钢管构成的轻灵跳跃的音乐性结构,丰富的视觉效果激活城市的公共空间,唤醒自然辽阔的寂静。
    肯尼斯的作品关注物质世界的基本结构和它们在三维空间中的物理形式:能量和运动。他的作品以数理逻辑和童话梦幻的重叠方式包含了微观粒子和宏观宇宙的双重意象。
    肯尼斯这次参展的数码雕塑作品是对微观物质世界原子结构的幻想。对于这个主题他已经研究了48年。我个人对这个时间的长度怀着足够的敬意。从下面我所摘录的部分插图可以看到肯尼斯为之着迷的结构与秩序:切线和环形构成极为优美的节奏变化和衍生模式。
    这种极坐标对称或均衡性可以看作是宇宙的数学本质,它常常表现为某种最基本的结构以及这个结构最基本的构成原理。然后它可以从这个基本结构按照这个基本原理无限地拓展开来,直到无穷。在中国古老的洛书和易经图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模式最古老的神秘版本。比如洛书九宫:
    据说这个图形来自上古时代洛水中的一只乌龟,它是一个由从1至9的自然数列组成的“3 X 3等差等律”矩阵,实际上它可以从任意一个自然数开始,以任何一个等差自然数列填入构成“4 X 4阵”、“5 X 5阵”直至无穷,并始终满足每一横行之和,等于每一纵行之和,等于对角线之和的均衡条件。我们还可以在插接型智力玩具和数学类艺术作品中看到这一“结构本体论”均衡类型的审美表达,其中特有一种清晰硬朗的气质、极端智力的快感以及被高度抽象地推导和表述出来的秩序与优美。它体现了人类精神的形而上冲动和个体生命对永恒的向往。
    乔恩·伊舍伍德出生于1960年,是四位参展艺术家中最年轻的一位。当他还是一名英国高中生的时候,他曾经向往成为一名像亨利·摩尔那样的艺术家。但命运却让他成为卡罗的助手,为这位英国的金属抽象表现主义的大师工作长达15年。在这15年中,他走遍世界各地并最终定居美国。在艺术方式上乔恩并没有追随卡罗的金属抽象,而是选择了水泥和石头进行自己的创作。这也许与他最初对亨利·摩尔的喜爱有关。20世纪80年代初乔恩在美国举办首展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他从此开始了自己职业雕塑家的生活。乔恩看起来是一个质朴的人,那种用手工直接塑造泥土的感觉和表现力始终吸引着他。乔恩的方法是首先用泥土进行塑造,泥坯那种旋转和围裹的形态令人联想到陶艺。这使他的作品不同于布鲁斯和肯尼斯那种纯正的现代抽象构成,而保持着与古老手工传统的亲密联系。然后乔恩把这个成型的泥塑用三维扫描仪扫描到电脑中,转换成为一个虚拟空间中的数码模型。再在电脑中把某种平面的或浅浮雕的连续图案,例如水波肌理或线刻肌理,用3DMAX粘贴到这个模型的表面。平面的图案会自动随着模型的表面呈现出疏密变化。至此乔恩的作品成为手工随机形态与数码精确规则的结合体。它们是关于生命感性与科技理性、手工传统与数码信息的统一表述。
    伊舍伍德的作品初看并不特别突出,但它们有一种特别惹人喜爱的品质,内敛而有活力,现代但不张扬,性格中甚至有一股空灵的书卷气。
    1953年出生的罗伯特·麦克史密斯充满惊人的活力,是美国战后出生的一代。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政治动荡和消费文化中,16岁的罗伯特曾经是一个地道的嬉皮士。但他的思想在17~18岁期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那种美国公民意识逐渐消退的同时,一种世界公民的意识开始觉醒。他放弃了自己嬉皮士的颓废主义立场,并积极地投入到反对越战等各种社会活动中。我认为他的这一转变对当代中国80后、90后的青年人应该仍然具有积极的提示意义。
    罗伯特26岁开始在夏威夷马诺大学担任雕塑教职。夏威夷地处太平洋中,生命繁茂,物种缤纷,又是东西方文化的交界地带,这段生活为他后来的生命本体主义立场奠定了基调。罗伯特早期艺术创作受超现实主义,特别是贾科梅蒂的影响,这种影响至今在他那些好像是梦境中奇异生物的神秘结构中仍然依稀可见。70年代中期,一个特别的机遇吸引了罗伯特对数码领域的注意: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史蒂文·乔布斯在一次讲座中热烈地谈论了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并认为未来的15~20年将是一个数字信息的新时代。尽管后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个梦想和判断,但直到80年代认识布鲁
斯并开始了解和认识数码雕塑技术的时候,罗伯特并没有条件使用那种庞大的电脑进行雕塑设计。他必须耐心地等待,直到1990年AUTODESK推出了第一款3D模型和动画软件。1993年罗伯特参加设计制作的3D游戏获得了AUTODESK的两项大奖,1994年他又把互联网技术引入国际雕塑协会(ISC),并为全世界的艺术家制作网页。从那时起,罗伯特开始在纽约工作,他教授雕塑,撰写文章,参加会议,发表讲演,成为纽约数码艺术界异常活跃的人物。
    罗伯特的作品看起来好像一些史前生物、深海的奇异植物、贝类或软体动物以及微生物的混合体。它们携带着生命起源的记忆,携带着关于黑暗深海和渺茫太空的猜测,携带着显微镜下细胞晶体的诡异图案和地球人类现代艺术的审美诉求,而呈现为关于生命未来的瑰丽梦幻。它们是指向未来的,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一个艺术家应该真正实验并探索未来生命的可能。生物化学和基因技术已经实现了克隆和转化,而人类还没有在伦理的层面做好准备。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种全新的艺术作品——活的雕塑! 它是运用三维数码技术、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全新生命形态。这将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它的意义将远远超出我们全部经验和理性的范畴。我们是否能够像上帝或女娲那样完美地工作?我们是否有能力维护整个系统的均衡?我们如何为未来的全新事物命名?
    “Paradise Bird Burlesque”,这是罗伯特为他的作品所取的许多奇异名字中的一个。勉强可以翻成“天堂鸟的滑稽表演”。而其他的名字我几乎无法翻译,它们本身是被解构和重新组合的,它们的含义是被原来的词汇所暗示、引申、联想和转语的,和他的作品一样有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神秘和优雅构造。
    例如:“Bilabiabyte Odalisque”、“Chatuaquantumandala”、“QuixoticAquaticErotica”等等。
    罗伯特说他信仰的是生命和光。所有的存在都是光,每个人都是光,当你的光足够强大的时候,你就可以照亮其他的人们。未来世界或许是用数字创建和管理的世界。
    毕达哥拉斯说上帝是数学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数码技术正在使我们接近造物的秘密与狂喜。

   (唐尧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雕塑》副主编)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微信号:china-sculpture